月经痛在临床上称之为痛经,痛经主要表现为女性在来月经前或者是来月经时所出现的下腹部疼痛,而痛经又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所以临床表现也会有所差异。
1、原发性痛经:通常在月经初潮后1~2年内发病,多来自月经来潮后开始逐渐疼痛,最早可发生在经前12小时,一般在来月经的第一天疼痛比较剧烈,有时还需要卧床休息,大概2~3天即可缓解,疼痛通常呈痉挛性,多发生在下腹部,还可蔓延到腰骶部和大腿内侧。有部分患者还可伴有恶心、呕吐以及全身乏力等症状,主要出现的症状和个人体质有关。由于月经来潮时的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所以通常是不伴随其他器质性疾病的。
2、继发性痛经:可在月经初潮数年后出现痛经症状,疼痛可在月经来潮前发生,一般在经期前半期疼痛比较严重,然后逐渐减轻,直到月经结束,患者还可伴有下腹部坠胀、牵引痛等。继发性痛经主要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女性,通常伴有器质性疾病,比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由于伴有该类疾病,所以患者还可伴随有其他症状,比如子宫肌瘤会导致患者月经增多和白带增多的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继发性痛经,还可出现便秘等症状。
对于痛经的人群,如果是原发性痛经,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可,但如果是继发性痛经,患者需要到医院查明原因,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