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肾损害(HIVAN)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艾滋病病程进展和肾脏损害两大部分,具体表现如下:
一、艾滋病病程分期表现
-
隐性期(亚临床感染期)
患者无临床症状,但实验室可检出HIV抗体或病毒,CD4细胞数量下降。 -
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期(ARC)
表现为不规则发热、盗汗、腹泻、消瘦、全身淋巴结肿大,以及免疫系统异常(如CD4/CD8倒置、血小板减少等)。 -
临床艾滋病期
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易合并机会性感染(如卡氏肺囊虫肺炎、真菌感染)、恶性肿瘤(如卡波西肉瘤、淋巴瘤),并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二、肾脏损害典型表现
-
蛋白尿
- 约10%患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g/d),符合肾病综合征水平;25%~35%为中等程度蛋白尿。
- 少数患者可出现镜下或肉眼血尿。
-
低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显著降低(<2.5g/L),但外周水肿不明显。 -
肾功能异常
- 早期肾功能可正常,但病情进展迅速,常在8~16周内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
- 肾功能减退时仍保持正常血压(>95%患者)。
-
影像学特征
肾脏体积增大,B超显示肾实质回声增强。
三、其他特征与并发症
-
快速进展性肾病
肾小球滤过率(GFR)迅速下降,透析治疗存活时间通常不足1年。 -
机会性感染相关表现
如卡氏肺囊虫肺炎(间质性肺炎)、真菌性口腔炎、结核等。 -
恶性肿瘤相关症状
如卡波西肉瘤(皮肤或内脏紫红色结节)、淋巴瘤等。
四、诊断依据
需结合HIV抗体阳性、肾脏病理(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伴毛细血管萎陷)及典型临床表现(蛋白尿+肾功能恶化+影像学异常)综合判断。
建议HIV感染者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若出现泡沫尿或肾功能异常,需及时进行肾活检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