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秸秆焚烧与综合利用最新政策(2025年)
一、政策方向:“精准管控”替代“全域禁烧”
-
区域分级管理
- 禁烧区:城市建成区周边、高速公路沿线、生态保护区等区域,全年严格禁止焚烧。
- 限烧区:农田集中区、偏远村庄等,允许在气象条件适宜(如无静风、非污染预警期)且避开敏感时段(如夜间)集中焚烧。
-
焚烧规则细化
- 需通过村委会报备,由乡镇统一组织焚烧,避免农户私自焚烧引发矛盾。
- 引入气象指数和AI模型预测焚烧影响,提前发布可焚烧时段窗口。
二、综合利用:强化“变废为宝”路径
-
技术赋能资源化
- 推广微生物腐熟技术,加速秸秆分解为有机肥,解决传统还田导致的病虫害问题。
- 发展秸秆发电(1吨秸秆可发电约500度)及生物质燃料产业,替代传统燃煤。
-
产业链条拓展
- 支持秸秆经纪人职业化,组建专业收储队伍,每亩增收可达200元。
- 探索碳汇交易,将焚烧减量部分折算为碳汇指标,实现经济价值转化。
三、监管与执法:强化科技手段与基层治理
-
智慧化监管
- 试点“智慧焚烧监管平台”,结合卫星火点监测和无人机巡查,实时管控焚烧行为。
- 违规焚烧首次轻微行为以教育为主,屡犯者依法处罚。
-
地方立法推进
- 河南省正推动《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条例》制定,明确执法主体与责任分工,解决基层执法难题。
四、政策衔接与执行要求
- 延续“疏堵结合、以用促禁”方针,2024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超95%,2025年将继续提升目标。
- 严格“三夏”“三秋”关键期管控,确保“零火点”底线,同时避免“一刀切”影响农民权益。
注: 政策实施需平衡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需求,农民可通过村委统一申请焚烧许可,合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