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二次大规模引进外资指的是 1972 年至 1975 年期间的大规模成套技术设备引进,又称 “四三方案”。以下是具体介绍:
- 背景:
- 国际方面: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解冻并持续改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西方国家纷纷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同时,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严重,企业倒闭,设备更新,为中国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提供了契机。
- 国内方面:周恩来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积极领导开展对林彪极左思潮的批判,落实党的各项政策,使国内工作在 1972 年明显出现转机。当时中国棉花产量不足,为保障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出口援外的需要,国家计委经研究认为必须大力发展石油化工,把化纤、化肥工业搞上去。
- 引进过程:1972 年 1 月,国家计委提出引进化纤新技术成套设备 4 套、化肥设备 2 套,以及部分关键设备和材料,约需 4 亿美元的报告,周恩来批示同意并转呈毛泽东批示,“二次引进” 由此拉开帷幕。此后,国家计委又接连报送几份报告。1973 年 1 月,国家计委向李先念等报送《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提出在今后三五年内集中进口一批成套设备和单机设备,初步提出进口 43 亿美元的方案,该方案又称 “四三方案”。后又追加 8.8 亿美元,共计 51.8 亿美元。
- 主要内容:“四三方案” 包括 13 套大化肥生产线、4 套大化纤生产线、3 套石油化工设备、1 个烷基苯工厂、43 套综合采煤机组、3 个大电站设备、武钢一米七轧机,以及透平压缩机、燃汽轮机、工业汽轮制造工厂和斯贝发动机项目等 26 个大型项目。
- 影响:这次引进对中国此后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使中国的化纤、化肥、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为中国后续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