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3月30日,国内住院缴费政策存在两种模式并行的情况,具体如下:
一、普遍情况:预缴金制度为主
-
多数医院仍需预交押金
大部分公立医院仍沿用“先交费后诊疗”模式,患者入院时需缴纳一定金额的押金或预交金。若押金不足,医院可能暂停药物供给或治疗服务。 -
住院费用结算方式
- 医保患者:出院时通过医保直接报销结算,仅需支付自费部分。
- 自费患者:通常需在住院期间按阶段缴费或提前预交费用。
二、试点政策:“先诊疗后付费”模式
部分地区和医院已试点推行“住院免押金、先诊疗后付费”的便民服务,但需满足以下条件:
-
适用人群
- 仅限参保患者(如城乡居民医保、职工医保等)。
- 意外伤害、自费患者等可能不适用。
-
操作流程
- 患者签署信用承诺书后,免押金办理住院手续。
- 出院时通过“床旁结算”支付医保报销后的自付费用。
-
试点范围
目前仅在滨州、余庆、连云港等部分地区实施,尚未全国普及。
三、政策趋势:全国逐步取消住院预交金
根据国家六部门联合通知,自2025年3月31日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将全面取消门诊预交金,并规范住院预交金管理。预计未来住院费用结算将逐步向“先诊疗后付费”模式过渡。
总结建议
- 入院前确认政策:不同医院缴费规则存在差异,建议提前咨询医院财务或医保部门。
- 保留缴费凭证:妥善保管押金单据、费用清单等,便于后续报销或纠纷处理。
- 关注医保状态:确保医保卡有效,避免因断缴等问题影响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