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食管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以下严重后果:
-
食管黏膜损伤加重
- 真菌持续侵蚀会导致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形成深部溃疡,加重吞咽疼痛、胸骨后烧灼感等症状。
- 严重时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
-
并发症风险显著升高
- 食管狭窄:黏膜反复损伤和修复可导致纤维组织增生,引起食管腔狭窄,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
- 食管穿孔:深部溃疡可能穿透食管壁,造成穿孔,引发纵隔感染、脓胸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
全身性感染扩散
- 真菌可能通过破损的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播散性感染,尤其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放化疗患者)风险更高。
-
基础疾病恶化
- 真菌性食管炎常与糖尿病、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等基础疾病相关。若不治疗原发病,易导致感染反复或迁延不愈。
-
潜在癌变风险
-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能增加食管黏膜癌变风险,但这一过程较为罕见,需结合个体高危因素评估。
真菌性食管炎需通过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规范治疗,并结合病因控制(如调整药物、控制血糖)以阻断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