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道清理
胎儿娩出后立即用吸痰管清理口咽及气道内的胎粪和羊水,若患儿无活力(如无哭声、肌张力差),需行气管插管吸引,确保气道通畅。 -
氧疗与呼吸支持
- 轻症患儿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95%。
- 严重呼吸困难者需机械通气,如常频呼吸机(CPAP)、高频振荡通气(HFOV)或体外膜肺(ECMO)。合并肺动脉高压时,可吸入一氧化氮(NO)改善氧合。
-
药物治疗
- 抗生素:预防或控制继发细菌感染,常用青霉素、头孢类等,用药前需皮试。
- 肺表面活性物质(PS):改善肺顺应性,减少肺不张,需在生后6小时内使用。
- 镇静剂:如苯巴比妥,用于控制抽搐或躁动,需注意呼吸抑制风险。
-
对症支持治疗
- 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静脉营养支持。
- 限制液体量以预防心肺水肿,监测肾功能及循环状态。
-
并发症处理
- 气胸:非张力性气胸可观察,张力性气胸需胸腔闭式引流。
- 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结合NO吸入、高频通气等综合治疗。
-
预防措施
加强孕期保健,监测胎儿情况,高危孕妇选择剖宫产;分娩时及时清理呼吸道,避免胎粪吸入。
提示:重度患儿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密切监护,治疗方案需个体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