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风湿热的治疗需结合抗感染、抗风湿及对症处理,以下是主要用药方案及注意事项:
一、核心治疗药物
- 抗生素(清除链球菌感染)
- 首选青霉素:
常规剂量为普鲁卡因青霉素40~80万单位/天(肌注10~14天)。 - 过敏替代方案:
红霉素(0.5g/次,每日4次,共10天)或头孢类抗生素。
- 首选青霉素:
- 抗风湿药物
- 水杨酸制剂(缓解关节炎、退热):
- 阿司匹林(80~100mg/kg/天,分4次口服),需逐渐加量至症状控制,疗程6~8周。
- 替代药物:氯灭酸、贝诺酯(胃肠刺激较小)。
- 糖皮质激素(心脏炎或重症):
- 泼尼松(2mg/kg/天,分3~4次口服),炎症控制后逐渐减量,总疗程2~3个月。
- 水杨酸制剂(缓解关节炎、退热):
- 对症治疗
- 舞蹈病:苯巴比妥、安定等镇静药物。
- 心力衰竭:地高辛、速尿等强心利尿剂。
二、辅助治疗与注意事项
- 中药辅助
- 湿热痹冲剂、四妙丸等可缓解湿热痹症状,需遵医嘱。
- 生活管理
-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饮食以易消化、低盐为主。
- 长期预防
- 长效青霉素每月肌注120万U,至少持续5年,减少复发风险。
三、特殊情况处理
- 心脏瓣膜损伤:严重者需手术修复或置换,如二尖瓣/主动脉瓣成形术。
- 药物副作用:阿司匹林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可联用氢氧化铝保护胃黏膜。
提示:具体用药需结合患儿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医生评估,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建议及时就医完善检查(如血沉、抗链O、心脏彩超等)以指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