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心(血透中心)的建设要求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选址、功能分区、洁污分区、人员配置、设备配备、规章制度以及信息化系统设计等。以下是对这些要求的详细探讨:
选址
血透中心可以设置于门诊部或住院部。如果选择在门诊部设立,应挑选相对独立安静的区域,并且靠近肝病、肾病等内科科室及医技部门;若位于住院部,则优选较低楼层。
功能分区
- 接待等候区:患者在此等待接诊,通过缓冲进入治疗区。通常包括公共候诊区和接诊台。
- 接诊区:用于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并确定治疗方案,一般包含接诊室、更衣室、卫生间等。
- 透析治疗区:是核心治疗区域,分为阴性区、阳性区及若干单间如VIP室、急诊CCRT室等,必要时可设手术室。
- 医护生活区:供医生准备及休息使用,通常设有示教室、办公室、值班室等。
- 医疗辅助用房区:为透析治疗提供支持的辅助房间,例如透析准备室、复用室、配液室、水处理间等。
- 污物处理区:负责统一处理废弃物,理想情况下应有直接通往污梯的通道。
洁污分区
根据洁净程度,血透中心可分为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医护生活区、水处理间、干库、湿库等;半清洁区指透析准备室;而污染区则涵盖透析治疗区、污物处理区等。
人员配置
- 至少需配备2名执业医师,其中至少1人须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 对于拥有10台以上透析机的中心,至少需要6名执业护士,每台透析机至少配备0.4名护士;
- 还需要至少1名工程师/技师,所有医护人员均需具备一定的专业培训经历。
设备配备
基本设备方面,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配备不少于10台血液透析机,并确保双路电力供应或相应的安全装置。还需要水处理设备、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等,急救设备如心脏除颤器也是必不可少的。
规章制度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制度、护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等。应急预案也非常重要,它应该涵盖停电、停水、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
信息化系统设计
血透中心应当具备电子病历系统,以便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透析记录等,并实现与院内其他系统的数据互通。同时,还应考虑安装电视大屏幕显示排班信息、扫码枪识别患者身份等功能。
装饰与机电设计
装饰上,透析治疗室应采用大面积玻璃窗以增加自然光线,同时考虑到隔离病房等特殊区域的洁净度需求,可能需要设置双层密闭窗。机电设计方面,水处理间要维持合适的温度,并保持良好的隔音效果,地面需做防水处理并设地漏。
流线规划
合理的流线设计能够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比如,阴性和阳性患者的流线应当分开,家属等候区也应独立设置。对于物流,洁物和污物的运输路径同样需要严格区分。
血透中心的建设不仅要满足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还需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舒适度、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整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血透中心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演进,力求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
请注意,上述内容基于已有的资料整理而成,具体的建设要求可能会随时间变化而有所调整,请参照最新的官方指南或规范文件获取最新信息。如果您正在计划建设新的血透中心,建议咨询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获取最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