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伤后,第一时间应彻底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并尽快就医接种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致死率近100%,伤口处理越早越好,避免包扎或缝合,头面部咬伤需加倍重视。以下是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
立即冲洗伤口:用20%肥皂水或清水强力冲洗15分钟,深伤口需用注射器灌注清洗,尽可能清除病毒。酒精或碘伏消毒后保持伤口暴露,减少病毒残留风险。
-
分级处理与就医:
- 轻微伤口(Ⅱ级暴露):清洗后接种狂犬疫苗,程序为“5针法”(0、3、7、14、28天)或“2-1-1”法(首日2针,第7、21天各1针)。
- 严重咬伤(Ⅲ级暴露):需加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头面部、手指等部位即使小伤口也按Ⅲ级处理。
-
避免常见误区:
- 不要用嘴吸伤口或强行止血,可能加速病毒扩散。
- 即使延迟1-2天处理,仍需彻底清创,结痂伤口需揭开冲洗。
- 孕妇、儿童被咬后同样需接种疫苗,无禁忌症。
-
后续观察与预防:
- 记录野狗特征,若动物10日内死亡,立即告知医生。
- 避免剧烈运动,接种期间忌饮酒或免疫抑制剂。
提示:任何野狗咬伤均视为潜在狂犬病暴露,切勿心存侥幸。及时规范处置是唯一有效预防手段,务必全程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