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抓咬后,必须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并根据伤口情况加打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破伤风疫苗。狂犬病一旦发病致死率近100%,而及时规范的暴露后处置可有效阻断病毒。以下分点说明关键处理措施:
-
暴露后伤口处理
用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彻底清除动物唾液与污染物。随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避免包扎伤口以保持开放状态。若伤口较深或出血严重,需就医进行清创缝合。 -
狂犬病疫苗接种方案
无论抓咬程度如何,均需按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通常采用5针法(第0、3、7、14、28天各1针)或4针法(第0天2针,第7、21天各1针)。若此前接种过全程疫苗且未超3个月,可简化加强接种。 -
免疫球蛋白的适用情况
三级暴露(如穿透性伤口、黏膜接触)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直接中和病毒。该药物需与首针疫苗同时使用,不可延迟。 -
破伤风疫苗的补充接种
若伤口较深、被泥土污染或距离上次破伤风接种超5年,需追加破伤风疫苗(TAT或TT)。与狂犬疫苗可同时接种,但需在不同部位注射。 -
后续观察与复诊
接种期间避免饮酒、剧烈运动,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出现红肿加剧、发热或神经系统症状(如恐水、痉挛),需立即复诊。同时建议追踪野狗去向,确认其是否携带狂犬病毒。
提示:被野狗抓咬后切勿存侥幸心理,即使轻微划伤也应24小时内启动免疫程序。部分基层诊所可能缺少免疫球蛋白,建议优先选择具备犬伤处置资质的医院就诊,确保处置规范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