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肠胃不适需从“防、调、治”三管齐下: 饮食忌生冷隔夜,多吃山药、薏米等健脾食物;腹部保暖是关键,严重时可服用蒙脱石散等药物;湿气重者推荐藿香正气类中成药,配合运动加速排湿。 若症状持续超3天或伴发热,需及时就医排查感染。
-
饮食调整是基础
梅雨季食物易变质,避免食用隔夜菜和生冷瓜果。中医推荐“三豆汤”(赤豆、绿豆、黑豆)或薏米粥健脾祛湿,辛辣油腻食物会加重湿滞。胃胀者可少量多餐,选择小米粥、山药等易消化食物。 -
物理防护不可少
阴雨寒冷易致胃肠痉挛,用热水袋热敷腹部或饮用姜茶驱寒。淋雨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空调直吹。儿童和体弱者需特别注意腹部保暖,减少冷饮摄入。 -
药物对症缓解
轻度腹泻可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菌群失调者适合双歧杆菌等益生菌。中医认为湿邪困脾时,藿香正气水能解表化湿,砂仁配伍佛手或黄芪可改善不同类型胃肠紊乱(如肝郁型胃痛或脾虚腹胀)。 -
长期调理防复发
每天30分钟快走或八段锦促进排汗祛湿,室内可用除湿机保持干燥。湿重人群可定期艾灸足三里穴,或遵医嘱服用茯苓、苍术等药材组成的健脾方剂。
梅雨季肠胃问题多由“外湿+内湿”共同诱发,短期治疗需控症状,长期需增强脾胃功能。若反复出现食欲减退、大便黏腻,建议做胃肠镜排查慢性病变。记住:症状轻微时食疗优先,突发剧烈腹痛或血便必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