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甲类药品报销标准的核心区别在于:甲类药100%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按比例报销),乙类药需先自付10%-30%后再按比例报销,且甲类药目录全国统一,乙类药地方可微调15%。
-
甲类药品报销规则
甲类药是临床必需、疗效好且价格低的药品,全国执行统一目录。报销时直接全额纳入医保范围,再按当地比例(如80%)计算。例如100元甲类药,报销80元,自付20元。 -
乙类药品报销规则
乙类药疗效好但价格较高,需先自付一定比例(通常10%-30%),剩余部分再纳入报销。例如100元乙类药,自付20%后剩余80元按80%报销,最终自付36元。地方可在国家目录基础上调整15%品种。 -
实际报销差异示例
同价位药品,甲类自付更少:若两地报销比例均为80%,100元甲类药自付20元;乙类药若自付比例20%,则需自付36元。
提示:报销比例和自付比例因地区政策而异,建议通过医保平台查询具体药品分类及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