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的三大指标是评估水体质量的核心参数,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物理指标
-
色度
水体因悬浮物、藻类或金属离子呈现的颜色,如黄褐色(腐殖质)、绿色(藻类)等。色度超过15度时普遍可察觉,超过30度则引发厌恶感。
-
浊度
由悬浮固体、胶体或溶解性物质引起的光学散射现象,浑浊度越高,水体透明度越低。我国标准限值为1度(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度),低浊度水更有利于微生物杀灭。
-
温度
水温影响物理和化学过程(如溶解氧消耗、微生物活性),通常需监测。
-
pH值
表示酸碱度的指标,范围1-14,7为中性。pH值异常(过酸或过碱)会危害水生生物。
-
臭和味
由有机物分解、藻类生长或工业污染引起,正常水应无异味,异常气味可能提示污染。
二、化学指标
-
化学需氧量(COD)
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的指标,反映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程度。标准限值为100mg/L以下,数值越高污染越严重。
-
生化需氧量(BOD)
表示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需氧量,常用mg/L表示。BOD值越高,说明水体自净能力越弱。
-
总氮和总磷
氮元素以氨氮形式存在,磷元素以磷酸盐形式存在,过量会促进藻类生长,导致富营养化。标准限值分别为1.0mg/L(氨氮)和0.5mg/L(总磷)。
-
硬度
指水中钙、镁离子总量,分为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硬度过高会影响水质和设备运行。
-
总盐量
表示水中阴阳离子总量,过高可能影响渗透压和微生物活性。
三、生物指标
-
细菌总数
反映水体受微生物污染程度,过高可能引发疾病传播。
-
大肠杆菌群
作为致病性微生物指标,其数量超标(如每升水≥100CFU)可能提示水源污染。
-
总磷和总氮
除化学指标外,生物指标还包括水体对氮磷的生物利用能力,影响浮游生物生长。
补充说明
-
放射性指标 :如总α、β射线、铀、镭等,主要用于特殊场景(如核污染监测)。
-
其他指标 :包括电导率(反映溶解性盐类)、总砷、硒等有毒金属含量。
综合应用 :实际水质评估需结合多指标分析,例如高COD值可能伴随高BOD,而氨氮超标通常与有机物污染相关。不同场景(如饮用水、工业废水、鱼缸水)有特定指标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