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种急性心脏事件,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范畴,是介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临床综合征。其关键特征包括心绞痛症状的进行性增加,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或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
病因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多数患者有严重的阻塞性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可引起进行性冠状动脉狭窄。
- 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狭窄和内膜损伤,出现血小板聚集,产生血管收缩物质血栓素A2,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管腔狭窄加重乃至闭塞。
- 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碎片的主要成分D-二聚物增加,形成冠状动脉腔内血栓,导致形成进行性冠状动脉狭窄。
- 冠状动脉痉挛: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和尸解研究均证实,冠状动脉痉挛是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机制。
临床表现
- 临床症状:胸痛或胸部不适的性质与典型的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疼痛更为剧烈,持续时间往往达30分钟,偶尔在睡眠中发作。
- 临床体征:心尖部可闻及一过性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左心衰竭时可见心尖部抬举性搏动,缺血发作时或缺血发作后即刻可闻及收缩期二尖瓣反流性杂音。
检查
- 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心电图等,用于检测心肌缺血的动态变化。
- 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短暂性室壁运动异常,用于评估心脏功能。
- 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检查:确定心肌缺血的部位。
- 心导管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 实验室酶学检查:包括血胆固醇、心肌酶学等检查。
诊断
根据心绞痛症状的变化、发作时间和心电图ST-T改变等进行诊断。
治疗
- 一般处理:卧床休息,床边24小时心电监护,必要时吸氧、使用吗啡等。
- 缓解疼痛: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
- 抗凝:使用阿司匹林及肝素等药物,防止血栓形成。
- 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必要时进行急诊冠脉造影介入治疗或择期冠脉造影介入治疗。
预后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的年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左心功能等。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