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高危心脏疾病,主要由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引发,表现为胸痛加剧、发作频繁且持续时间延长,甚至静息时突发, 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心肌梗死或猝死。
-
核心特征
- 疼痛性质更剧烈:胸骨后压迫感、紧缩感或烧灼感,持续时间常超过30分钟,含服硝酸酯类药物效果有限。
- 发作不可预测:轻微活动、情绪波动或静息状态均可诱发,夜间发作风险高。
- 伴随症状多样:可能伴有冷汗、恶心、呼吸困难,疼痛可向左肩及上肢放射。
-
病因与风险因素
- 冠状动脉病变: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导致血管狭窄或痉挛。
- 高危人群:男性、吸烟者、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患者及中老年群体发病率更高。
-
诊断与鉴别
- 心电图动态变化:ST段压低或抬高、T波倒置,但需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酶学升高)区分。
- 分型依据: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静息型心绞痛,需结合病史和检查综合判断。
-
治疗与预防
- 紧急处理: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疼痛剧烈时可用吗啡镇痛。
- 药物联合: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肝素)、调脂(他汀类)及β受体阻滞剂等。
- 血运重建:病情严重者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或搭桥手术。
- 长期管理:控制血压、血脂,戒烟限酒,规律运动,定期复查。
提示:若出现不明原因胸痛或症状加重,务必立即就医,避免延误黄金救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