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振捣完成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振捣质量标准
-
无气泡与表面平整
振捣应至混凝土不再下沉、无显著气泡上升,表面应平坦一致,开始浮现水泥浆为度。
-
振捣密实度
-
插入式振捣器移动距离不超过作用半径的1.5-1.75倍(梅花式行列插入时不超过1.75倍)。
-
振捣器与模板保持5-10cm净距,重点部位(如钢筋密集区)宜先人工振捣。
-
二、施工操作规范
-
插入与拔出技巧
-
插入时快、拔出时慢,避免在混凝土中留下空隙。
-
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加强上下层结合。
-
-
连续性与衔接
-
各层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前层未初凝前完成次层浇筑。
-
施工中断时,需对已硬化混凝土凿毛清理,接茬处铺1.5-2cm同配比砂浆后再浇筑。
-
三、特殊情况处理
-
高度限制
自吊斗口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超过3米需用串桶或溜管分段浇筑。
-
施工缝处理
-
间歇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按水泥品种、气温等调整),需设置施工缝。
-
柱子施工缝应留在主梁下方,梁板整体浇筑时暂停1-1.5小时。
-
-
设备维护
-
振捣器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避免遗漏。
-
定期检查模板、钢筋等隐蔽工程,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
四、质量检测
-
通过观察混凝土表面泛浆情况判断振捣效果,必要时进行坍落度测试。
-
检测层间结合强度,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总结 :振捣质量需通过规范操作与质量检测双重保障,任何环节疏忽都可能影响整体结构性能。实际施工中应结合现场条件调整振捣参数,并参照相关规范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