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近亲属的规定主要依据不同的法律体系和具体情境而有所不同。以下是对法律上近亲属规定的详细归纳:
-
民法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条规定,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为近亲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十二条规定,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
刑法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第六项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
行政法领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亲属。
不同法律体系中对于近亲属的界定各有侧重,但总体上都围绕着直系血亲、旁系血亲以及配偶等核心家庭成员展开。这些规定旨在明确法律关系,保障特定亲属间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在实际应用中,应准确理解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