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监理规范(SL/T 523—2024)核心要点
一、规范调整重点
-
适用范围扩展
- 将原《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规范》调整为《水土保持监理规范》,整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内容。
- 生产建设项目监理重点从施工监理扩展为“水土流失防治全过程管理”,包括预防保护、验收管控及参建方协调。
-
职责分工优化
- 明确监理单位需落实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强化平行抽检责任,独立完成抽检指标。
- 调整监理机构与职责划分,要求与主体工程监理、环境监理等协同工作。
二、监理工作主要内容
-
全过程管理
- 覆盖水土保持工作的准备、事前预控、过程监理、验收管控等阶段,注重与设计、施工等环节的衔接。
- 重点监管工程建设中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环节,协调参建各方关系。
-
施工监理要求
- 包括工程/植物措施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以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需符合《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
- 鼓励采用视频监控、信息化技术提升监理效能,强化高风险项目专业监理工程师配置。
三、实施与管理要求
-
监理人员资格
- 监理工程师需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并注册执业,进场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业绩登记,变更需建设单位书面同意。
- 对未注册从业、未登记业绩等行为按规处理。
-
标准实施时间
- 新版规范自2024年4月30日起实施,替代原SL 523—2011,成为当前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指导文件。
四、意义与作用
规范通过细化职责、强化技术手段和全过程管理,推动监理工作科学化、标准化,提升水土保持工程质量和生态保护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