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在近年来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政策支持与规划引领
- 出台相关规范:江苏省家政学会发布了《0-3岁婴幼儿家庭照护服务规范》,该规范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对婴幼儿家庭照护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标准化规定,包括服务理念、要求、内容、评价以及合同范本等,为行业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 制定发展规划:江苏省出台了《“十四五”托育服务发展规划》,明确要逐步健全托育服务标准规范,按照国家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实行托育机构登记制、备案制、承诺制,落实属地管理、三级联动、部门协同的监管机制。
-
基础设施建设
- 打造示范城市与机构:南京、苏州、无锡三地入选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各地积极建设嵌入式、分布式、连锁化的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如南京市秦淮区的“因爱保育”,为周边居民提供便利。
- 推进设施建设:淮安市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体系,新建居住区按标准规划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并与住宅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还鼓励利用教育、医卫、福利、商服等用地类别用于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
-
服务质量提升
- 开展专业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专家授课等方式,提高托育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例如淮安市举办了多期托育机构负责人和保育人员培训班,内容涵盖托育机构注册备案、消防安全、卫生保健等重点内容。
- 加强监督管理:建立智慧托育监管平台,如南通市的“南通智慧托育在线”平台,实现幼托机构查询、一键预约托位、育儿知识学习等功能,同时监管部门可通过该平台对托育机构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批量管理,保障服务质量和安全。
-
服务模式创新
- 发展医育结合模式:依托医疗卫生机构资源优势,发挥儿童早期发展基地作用,探索医育结合新模式,如苏州市整合三甲专科医院和儿童早期发展基地资源优势,推动儿童健康管理、早期发展与托育服务融合发展。
- 探索社区托育模式:一些地区试水15分钟社区普惠托育圈,嵌入专业托育机构,依托社区或由社区建设,为周边居民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降低托育成本,方便居民就近入托。
-
社会力量参与
- 引入社会组织智库:成立了江苏省苏童托育研究中心,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智库功能,为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寻径探路,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 鼓励企业参与:将育婴员、保育员等托育从业人员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和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紧缺型职业(工种)目录,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婴幼儿照护服务。
江苏省婴幼儿照护服务通过政策支持、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模式创新以及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正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主体多元、管理规范、质量保证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