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入医保范围的药的含义
定义阐释
纳入医保范围的药,即载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这些药品可通过医疗保险进行报销,从而减轻参保人员的药品费用负担。医保是由政府或者保险公司等出资设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保障。
纳入条件
国家在确定《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品种时,会考虑临床治疗的基本需要以及地区间的经济差异,秉持中西药并重的原则。能纳入的药品需是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市场能够保证供应的,并且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行版)收载的药品;
- 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标准的药品;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正式进口的药品。
医保药品分类及报销规则
医保药品主要分为甲类和乙类两种,它们在报销规则上有所不同:
- 甲类药品:是全国基本统一的、能保证临床治疗基本需要的药物。这类药物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给付标准支付,即参保人使用甲类药品时,可以全额纳入报销范围,按规定比例进行报销。目前西药部分甲类品种有315个,中成药部分的甲类品种有135个,还有中药饮片127种及1个类别。
- 乙类药品:由各地区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略高的药品。参保人使用这类药品时,要先按一定比例扣除个人自付费用后,将余下费用再纳入报销范围,按规定比例报销。西药部分乙类品种有818个,中成药部分的乙类品种有792个。
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
医保类药品的清单会不断更新和调整,以适应医疗需求的变化。例如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74个目录外药品,包括谈判调入的67种独家药品和直接调入的7种非独家药品,其中谈判成功的独家药品平均降价61.71%。同时,市人民社会局也曾发布新版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新增抗乙肝病毒等866种新药,预计每年至少为参保人员节省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