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东乡族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该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区。以下是关于东乡族的详细信息。
东乡族的地理分布
主要聚居地
- 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具体分布在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
- 其他分布地区:东乡族还在和政县、临夏县和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等地有聚居,并在兰州市、定西地区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有散居。
历史渊源
- 撒尔塔人:东乡族自称“撒尔塔”,主要源于中亚西亚的撒尔塔人,这些人在13世纪随成吉思汗西征来到东乡地区,逐渐与当地汉、蒙古等民族融合,形成了今天的东乡族。
- 地名来源:东乡地区存在许多与中亚相似的地名,如“本池光”、“阿里玛图”等,这些地名反映了东乡族与中亚地区的深厚历史联系。
东乡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
建县历史
- 东县:东乡族自治县成立于1955年,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正式命名的。在此之前,东乡族地区没有县的建制,隶属于河州管辖。
- 解放与自治:1949年8月22日东乡解放,1950年10月成立了东乡自治区,1955年正式定名为东乡族自治县。
文化与经济发展
- 文化保护:东乡族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米拉尕黑》等,这些文化形式在东乡县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 经济发展:东乡族自治县近年来通过发展羊产业、餐饮业等,显著提升了县域经济,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东乡族的经济发展
传统产业
- 羊产业:东乡县的羊产业是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通过政策扶持和科技创新,羊饲养量大幅增加,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模式。
- 餐饮业:东乡县的餐饮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东乡手抓”为主的特色美食品牌,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现代化进程
- 电商与旅游:通过电商平台的建设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东乡族的特色产品如东乡贡羊、东乡手抓羊肉等走向全国,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甘肃省东乡族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该州以其独特的文化和丰富的历史背景著称。东乡族自治县作为东乡族的聚居地,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发展传统产业和现代化产业,东乡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甘肃省东乡族的主要聚居地有哪些?
甘肃省东乡族的主要聚居地包括: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东乡族自治县:是东乡族最为集中的地区,约有21.5万人。
- 和政县
- 临夏县
-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
其他地区:
- 在兰州市、定西地区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也有散居的东乡族。
甘肃省东乡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甘肃省东乡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四个,这些节日都与伊斯兰教密切相关:
-
开斋节:开斋节是东乡族最隆重、最重视的节日。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份,斋期满的次日即为开斋节。节日期间,男人们去清真寺聚礼,清晨上墓地念经祈祷,邻里亲友间相互上门,妇女则在家里炸油果、馓子等油炸食品,部分送给亲友,部分留在家中食用。
-
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东乡族称之为“阿也”,一般在开斋节后70天举行。这一天,经济能力较好的人家宰牲庆祝,所宰的牛羊肉请阿訇和众乡亲在家里念经共餐,不允许独家享用。
-
圣纪节: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和逝世的日子,在伊斯兰教历3月12日或13日举行。纪念方式是举行各种形式的聚会,诵读《古兰经》,宰羊、宰鸡,大家共食,可在清真寺、拱北里过,也可在家中过。
-
阿守拉节:阿守拉节是东乡族群众很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阿守拉”是阿拉伯语“10”的意思,相传在伊斯兰历1月10日这一天,真主造化了人类的始祖阿丹和唉哇,阿丹和唉哇分散了若干年后,在这一天重新相会。阿守拉节是妇女和儿童们聚会的节日,每年由各家轮流操办,请阿訇念经祈祷,还有粮食节的寓意,寓有对当年的粮食丰收、五谷丰登以及提倡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等寓意。
甘肃省东乡族的语言是什么?
甘肃省东乡族的语言是东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蒙古语支。
东乡语的特点
- 语音系统:东乡语有28个辅音和7个单元音,没有长短元音的对立,保留了较多的古代蒙古语规范。
- 词汇构成:东乡语中蒙古语词汇约占60%,汉语借词约占45%,还包含一些突厥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
- 语法结构:东乡语的基本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动词的副动词形式和形动词形式保存了多样性。
东乡语的使用情况
- 通行区域:东乡语主要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使用,也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伊宁县和霍城县使用。
- 语言能力:大多数东乡族人兼通汉语,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汉文,东乡语主要用于家庭和社区内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