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蜡堤制作标准及技术要求如下:
一、基托与标志线制作
-
基托边缘处理
- 基托边缘需与模型边缘贴合,用蜡刀切除多余部分并修补缺损处。
- 在模型基底侧面画出与牙槽嵴顶等距的连线。
-
后堤区处理
- 后堤区后缘位于腭小凹后2mm至翼上颌切迹,用雕刻刀刻V型沟(深度1-1.5mm),并刮除前部石膏形成渐变坡度。
二、增力丝与蜡堤结构
-
增力丝埋设
- 使用0.8-0.9mm钢丝弯制马蹄形,埋于舌侧基托内(避免牙槽嵴顶),上颌需封闭成闭合状。
-
蜡堤尺寸标准
- 上颌:前牙区高度20-22mm(唇侧边缘至平面),后部16-18mm;宽度前牙区5mm,后牙区8-10mm。
- 下颌:前牙区高度18-19mm,后部与磨牙后垫1/2处平齐。
-
蜡堤形态要求
- 蜡片需烤软卷成直径8-10mm的蜡条,贴合牙槽嵴弧度,内外缝需加蜡确保密合。
三、𬌗平面与咬合关系调整
-
𬌗平面形成
- 用玻璃板或𬌗平面板压平蜡堤表面,形成与瞳孔连线平行、侧面与鼻翼耳屏线平行的平面。
- 后牙区平面略低于舌背粗糙面,远中延长线约等于磨牙后垫1/2高度。
-
垂直距离确定
- 采用息止颌位法(吹气后减2-3mm)或面部比例法(瞳孔至口裂距离等于垂直距离)。
四、标志线与功能验证
-
标志线标记
- 唇面需标出中线、口角线、唇高/低线,确保微笑时上切牙露2/3、下切牙露1/2。
-
咬合关系验证
- 检查上下蜡堤均匀接触,髁突撞击力度对称,颞肌收缩平衡。
五、注意事项
- 蜡堤需与基托充分熔合,避免分层;
- 后堤区刮除石膏时需渐变处理,避免应力集中;
- 蜡堤高度误差需控制在±1mm内,避免垂直距离异常导致咬合紊乱。
以上标准综合临床操作要求及解剖功能设计,确保义齿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咬合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