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齿翻制模型制作是口腔修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涉及多个步骤和技术要点。以下将详细介绍传统和数字化两种主要的义齿翻制模型制作方法,并探讨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传统义齿翻制模型制作方法
印模和模型制作
- 印模材料选择:常用的印模材料包括藻酸盐印模材和硅橡胶印模材料。藻酸盐印模材适用于一般印模,而硅橡胶印模材则适用于高精度的印模,尤其是多次印模和精细结构的捕捉。
- 印模获取:通过将印模材料放置在患者口腔内,待其固化后取出,形成口腔形态的阴模。确保印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关键。
- 模型制作:将印模材料内的牙齿和牙龈形状复制到石膏或其他模型材料中,制成硬质模型。石膏模型需要经过修整和打磨,以确保模型的精度和适合度。
设计和制作
- 设计:技师在模型上观察并确定义齿的就位道,设计义齿的各个部分,如固位网、大连接体、卡环和支托等。
- 手工制作: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如蜡块、耐火材料等)进行手工操作,如画观测线、设计固位网、大连接体、卡环、支托等。
- 铸造:金属支架的铸造是关键步骤,通常使用失蜡法铸造而成。铸造完成后,支架会经过打磨和抛光处理。
数字化义齿翻制模型制作方法
模型扫描
- 扫描设备:使用口腔数字化扫描设备(如3Shape扫描软件、Exocad扫描软件)对口腔模型进行精确扫描,获取三维数字模型。
- 口内扫描:通过将小型光学扫描头伸入患者口腔内,直接对牙齿黏膜等软硬组织表面形态进行扫描,实时重建扫描区域的三维数字模型。
设计软件
- CAD设计: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中,技师可以完成填除倒凹、设计固位网、大连接体、卡环等步骤,这一过程在计算机内完成,大大提高效率和精确度。
- 3D打印:根据设计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支架,可以快速、准确地制作出与模型完全匹配的支架。
后处理
3D打印完成后,支架会经过打磨和抛光处理,以达到理想的外观和舒适度。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模型质量问题
- 气泡和缺陷:确保印模材料和水粉比例适当,调拌速度均匀,震荡充分,可以有效减少模型中的气泡和缺陷。
- 测量不准确:使用雕刻刀去除飞边后再测量,正确使用游标卡尺,确保模型数据的准确性。
义齿就位问题
- 基托不密合:确保蜡片烫软、压实,从模型内侧向两侧边缘加压,避免基托与模型不密合。
- 蜡堤问题:卷蜡时压实蜡片,均匀用力压玻璃板,准确测量蜡堤尺寸及角度,避免蜡堤出现分层、弧度不正确等问题。
义齿翻制模型制作无论是传统方法还是数字化方法,都需要严格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点。传统方法依赖于手工技艺和精密工具,而数字化方法则利用先进的扫描和打印技术,提高了效率和精确度。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优化印模材料和方法、确保模型数据准确性和密合度等。通过不断改进技术和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义齿制作的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义齿翻制模型需要哪些材料
义齿翻制模型需要以下几种关键材料:
-
印模材料:
- 藻酸盐类:常用于对颌模型或研究模型的制取,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但精度和稳定性较差。
- 琼脂类:流动性好,适合进入细小部位制取印模,但稳定性和强度较差,通常与藻酸盐类联合使用。
- 硅橡胶类:
- 缩合型硅橡胶(C型):容易脱模,但变形较快,需尽快灌制石膏模型。
- 加成型硅橡胶(A型):临床应用最广泛,精度和稳定性较好,但需注意表面气泡问题。
- 聚醚橡胶:适用于种植义齿和精密附着体等高精度印模,具有较高的终极硬度。
-
石膏材料:
- 人造石(高强度石膏):用于灌注印模,制作出精确的石膏模型。人造石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精度,能够更好地反映口腔内的细节。
-
托盘材料:
- 自凝或光固化树脂:用于制作个别托盘,光固化树脂制作的个别托盘形态稳定性更好,可以使印模更精确。
义齿翻制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及解决方法
在义齿翻制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及其解决方法如下:
1. 卡环与支托问题
- 常见错误:卡环与支托设计不当,导致义齿固位不良或摘戴困难。
- 解决方法:修改卡环与支托的形态和位置,或重新制作卡环和支托。
2. 基托与组织不密合
- 常见错误:基托边缘过长或过短,导致固位不良或压迫软组织。
- 解决方法:进行基托重衬处理,调整基托边缘的长度和形态。
3. 基牙形态不佳
- 常见错误:基牙牙冠小或呈锥形,固位形差。
- 解决方法:增加基牙数量,或通过冠修复改变基牙形态,以获得良好的固位倒凹。
4. 人工牙排列不当
- 常见错误:人工牙排列位置不当,影响咀嚼功能和美观。
- 解决方法:按选磨调(牙合)的原则进行磨改,如无法改善,应重新排列人工牙。
5. 咬合关系错误
- 常见错误:正中关系和垂直距离异常,导致咀嚼功能差或颞下颌关节不适。
- 解决方法:调整咬合关系,重建合关系,必要时重新确定颌位关系并上(牙合)架后重新排牙。
6. 义齿就位困难
- 常见错误:卡环过紧、基托紧贴牙面或倒凹区缓冲不足。
- 解决方法:调改卡环,磨改基托,确保义齿能够顺利就位。
7. 食物嵌塞
- 常见错误:义齿与组织之间不密合,导致食物嵌塞。
- 解决方法: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基托重衬,确保义齿与组织密合。
8. 疼痛
- 常见错误:基托边缘过长或过锐,卡环过紧,咬合过高。
- 解决方法:调整基托边缘,磨除过高的部分,稍微磨除卡环体或基牙以缓解疼痛。
义齿翻制完成后如何进行质量检查
义齿翻制完成后的质量检查是确保义齿安全性和功能性的关键步骤。以下是详细的检查步骤和项目:
固定义齿的质量检查
-
设计检查:
- 确认义齿与医疗机构提供的患者模型、设计文件及其附件资料一致。
-
材料验证:
- 检查制作义齿所用的原材料是否具有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或备案凭证,确保材料符合相关标准。
-
颜色比对:
- 将固定义齿与设计文件所要求的色号标准比色板在同一背景下进行比照。
-
外观检查:
- 使用2倍及以上放大镜观察义齿的外表面,检查颜色、形状、边缘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 检查义齿与相邻牙之间的接触情况,确保接触部位与同名天然牙的接触部位相同。
-
密合度检查:
- 肉眼观察义齿边缘与工作模型之间的密合度,应无明显缝隙,且用牙科探针滑过时应无障碍感。
-
表面质量检查:
- 检查金属表面粗糙度(如金属类义齿的暴露部分应高度抛光,表面粗糙度应达到Ra0.025μm)。
- 检查瓷体部分是否存在裂纹、气泡、夹杂等缺陷。
-
金瓷结合性能:
- 按照相关标准(如YY 0621.1-2016)进行试验,评估金属与瓷质部分的结合强度。
-
耐急冷急热性能:
- 按照相关标准(如YY 0300-2009)进行测试,确保义齿的瓷质部分在急冷急热条件下不出现裂纹。
-
孔隙度检查:
- 对义齿的瓷质部分进行孔隙度测试,确保试样受试表面上直径大于30μm的孔隙数量在规定范围内,且不应有直径大于150μm的孔隙。
-
金属内部质量:
- 按照相关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评估金属内部的质量和结构。
活动义齿的质量检查
-
设计检查:
- 确认义齿与医疗机构提供的患者模型、设计文件及其附件资料一致。
-
材料验证:
- 检查制作义齿所用的原材料是否具有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或备案凭证。
-
外观检查:
- 检查义齿的外观、形状、颜色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
适配性检查:
- 检查义齿与口腔的适配性,包括义齿的稳固性、舒适性以及是否容易脱落等。
-
功能性检查:
- 评估义齿的咀嚼功能、发音功能以及是否影响口腔健康等。
-
材料安全性检查:
- 对义齿所用材料进行安全性评估,包括是否含有有害物质、是否会引起过敏反应等。
-
微生物检测:
- 检测义齿表面的微生物含量,确保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
其他指标检测:
- 对于活动义齿,还需进行膏体、可冲洗性、粘附强度、pH值等指标的检测,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