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知名的狗咬伤后,应立即采取“冲洗-消毒-就医”三步急救法: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彻底消毒后尽快前往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接种疫苗。 关键点在于避免挤压伤口、不可包扎止血,且无论伤口大小均需专业评估,头面部咬伤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额外注射免疫球蛋白。
-
伤口处理越早越好:用20%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与高压流动清水交替冲洗,深部伤口需用注射器灌注冲洗。冲洗后以碘伏或酒精消毒,保持伤口开放。强行止血或涂抹药膏可能加速病毒扩散。
-
暴露等级决定处置方案:
- Ⅱ级暴露(皮肤被轻咬无出血):需接种狂犬疫苗,程序为“5针法”(0/3/7/14/28天)或“2-1-1法”(首日双针+7/21天各1针)。
- Ⅲ级暴露(贯穿伤或黏膜接触):除疫苗外,还需按体重注射免疫球蛋白(20IU/kg),直接浸润注射至伤口周围。
-
破伤风与抗生素协同防护:动物咬伤易合并细菌感染,需根据医生建议接种破伤风疫苗,抗生素注射部位需与狂犬疫苗分开(如分左右上臂)。
-
特殊部位处理原则:面部伤口清创后可视情况缝合,但需先完成免疫球蛋白注射;眼部或口腔黏膜暴露需用生理盐水冲洗,避免消毒剂刺激。
提示:即使咬伤超过24小时仍应接种疫苗,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疫苗在发病前接种均有效。记录犬只特征并报告当地疾控部门,有助于追踪动物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