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不知名的狗咬伤后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关键在于判断狂犬病感染风险,伤口处理黄金时间只有30分钟,且即使无明显伤痕也可能存在病毒传播隐患。以下分点说明应对要点:
-
狂犬病风险评估与致命性
狂犬病一旦发病致死率接近100%,而流浪狗或未接种疫苗的犬类携带病毒风险较高。被咬后需优先确认狗的免疫状态:若无法追踪狗的去向(如流浪狗或逃跑的家犬),默认按高风险处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任何皮肤破损的咬伤均需接种疫苗。 -
伤口处理的4步关键操作
- 冲洗:立即用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可减少90%以上的病毒残留。
- 消毒:用碘伏或酒精涂抹伤口,避免包扎以延缓病毒扩散。
- 就医:前往有犬伤门诊的医院,医生会根据暴露等级(Ⅰ-Ⅲ级)决定是否需要注射免疫球蛋白或疫苗。
- 记录:拍摄咬伤部位照片,记录狗的外形特征,便于后续追踪。
-
疫苗接种的时效性与程序
狂犬疫苗需在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延误超过48小时仍建议补种。采用“5针法”或“4针法”(根据医院方案),全程接种后免疫力可持续数年。若伤口较深或位于头颈部,需同步注射抗狂犬病血清。 -
十日观察法的适用条件
仅在能持续观察咬人狗健康状况的情况下适用:若10日后狗未死亡,可停止后续疫苗注射。但此方法不可替代初期疫苗接种,观察期间仍需完成首针注射。
被狗咬伤后切忌存在侥幸心理,即使伤口微小或未出血也应规范处理。建议随身携带急救包(含消毒用品),并优先选择有狂犬病预防资质的医疗机构就诊。若出现发热、伤口麻木等症状,需立即复诊排查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