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知名的狗抓咬后,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挤出污染血液,并用碘伏消毒,随后24小时内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接种狂犬病疫苗是关键。若伤口较深或出血量大,需优先止血并紧急就医处理伤口,必要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
伤口初步处理原则
流动清水与肥皂交替冲洗可清除90%以上的病毒,冲洗时从伤口中心向外周挤压排出污染物。避免使用酒精直接刺激伤口,建议用碘伏消毒后保持开放状态,暂不包扎以免厌氧环境助长病毒活性。若伤口位于头面部或伴随出血,需在就医前用无菌纱布按压止血,减少病毒通过血液扩散的风险。 -
医疗评估与疫苗接种流程
根据暴露等级选择处置方案:仅皮肤浅表划痕(II级暴露)需接种疫苗;穿透性咬伤或黏膜接触(III级暴露)必须联合使用免疫球蛋白。疫苗接种遵循“5针法”或“4针法”,首针应在24小时内完成,延迟接种可能降低抗体有效性。医疗记录中需详细描述狗的外形、攻击行为及地点,便于疾控部门追踪。 -
特殊人群与后续观察要点
孕妇、免疫缺陷者需加强抗体检测,儿童接种后需监测发热等不良反应。伤后10日内密切观察肇事犬的健康状态,若狗存活且无异常可咨询医生调整后续疫苗剂量。同时关注伤口红肿、化脓等感染迹象,必要时进行破伤风预防。
正确处理能有效阻断狂犬病毒传播链,切勿因伤口小而存侥幸心理。保留犬只特征信息并拍照记录伤情,便于医疗溯源与法律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