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伤轻微出血需立即处理伤口并全程接种5针狂犬疫苗,若伤口较深或位于头面部等高风险部位,还需加打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关键点:野狗携带病毒风险高,轻微出血已属三级暴露,疫苗必须按0、3、7、14、28天的程序接种,不可中断。
- 伤口处理优先级最高:用20%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彻底清除病毒残留,碘伏消毒后保持伤口开放。延迟处理仍有效,但越早越好。
- 疫苗注射方案不可少:野狗咬伤一律视为高风险暴露,需接种5针疫苗(0、3、7、14、28天),儿童与成人剂量相同。若选择“2-1-1”程序(0天2针,7天、21天各1针),需确认当地疫苗类型支持此方案。
- 免疫球蛋白的补充原则:头面部、手指或多处咬伤者,需在0天注射免疫球蛋白以快速中和病毒,与疫苗同时使用效果最佳,超过7天无效。
- 破伤风预防需评估:若伤口较深或被污染,需额外接种破伤风疫苗,尤其5年内未加强免疫者。
提示:即使野狗外观健康,狂犬病毒潜伏期可能无症状,切勿侥幸。接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饮酒,若出现发热或伤口红肿需及时复诊。全程接种后3个月再次暴露可酌情减少针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