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后即使没破皮但皮肤发红,1小时后清理伤口仍有效但需尽快处理,狂犬病毒潜伏期长但冲洗消毒越早风险越低,红肿持续或加重必须就医。若咬伤部位为头面部或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需按Ⅲ级暴露处置并接种疫苗。
立即用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重点清除残留唾液。若条件有限,持续用清水冲洗也能降低病毒量,冲洗后使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延迟处理可能增加病毒侵入风险,但及时补救仍优于不处理,尤其野狗携带病毒概率较高。
观察72小时内红肿是否消退,若出现疼痛加剧、发热或伤口渗液,需立即就医排除感染。即使症状轻微,野狗咬伤均建议接种狂犬疫苗,因该病致死率近100%。疫苗需按0、3、7、14、28天程序完成,不可中断。
避免抓挠或包扎伤口,保持干燥透气。饮食需清淡,忌辛辣酒精以免刺激免疫反应。若野狗10日内死亡或出现异常,必须立即上报疾控部门。
提示:所有动物咬伤都应视为潜在风险,事后处理不如提前预防。遇到流浪动物保持距离,家长需教育儿童远离陌生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