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时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和病因治疗缓解症状,关键措施包括:低烧多喝水/温水擦浴,高烧及时就医,儿童孕妇需谨慎用药。
-
物理降温优先:体温低于38.5℃时,用温水(32℃-34℃)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或冷敷额头。避免酒精擦浴(儿童易中毒)和冰水刺激。
-
科学用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是常用退烧药,但需按剂量服用,餐后用药减少肠胃刺激。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肝肾功能异常者需医生指导。
-
补液与休息:发烧加速水分流失,多喝温水、果汁或口服补液盐,避免脱水。保持充足睡眠,减少活动消耗。
-
儿童特殊处理:婴幼儿可捂热前囟门至微汗,配合按摩脚心促进散热;2岁以上孩子可用退烧贴,高烧超39℃立即就医。
-
病因排查:持续发热超3天或伴寒战、皮疹等症状,需检查是否细菌/病毒感染,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提示:退烧药仅缓解症状,反复发热需结合血常规等检查。夏季注意室温调节,避免中暑与感冒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