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了但没破皮没出血,第一时间应彻底清洗接触部位,用肥皂和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并尽快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疫苗。即使皮肤表面无破损,狂犬病毒仍可能通过黏膜或微小伤口侵入,不可心存侥幸。
-
立即清洁伤口
用大量肥皂水(碱性环境可破坏病毒)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至少持续15分钟,重点冲洗被舔舐或咬过的部位。若接触部位为眼睛、口腔等黏膜,需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 -
判断暴露风险
- 若野狗行为异常(如流涎、畏光、攻击性强),或无法确认其疫苗接种情况,一律按高风险处理。
- 皮肤虽无出血,但存在轻微划痕、淤青或黏膜接触,均属于Ⅱ级暴露,需接种疫苗。
-
尽快就医
即使自觉无碍,也应在24小时内到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检查。医生会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疫苗或免疫球蛋白,并规范处理潜在伤口。 -
后续观察与记录
- 尽量记住野狗特征及出没地点,上报当地疾控部门以便追踪。
- 接种疫苗后避免剧烈运动、饮酒,按时完成全程接种。
狂犬病致死率近100%,暴露后预防是唯一有效手段。任何可疑接触均需严肃对待,切勿因“没破皮”延误救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