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引发的肌肉痉挛(热痉挛)需立即停止活动、补充电解质,并通过拉伸和冷敷缓解症状,严重时需就医。其核心在于快速纠正水盐失衡,避免发展为热衰竭或热射病。以下是具体应对方法:
-
脱离高温环境
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紧身衣物,保持平卧姿势。高温环境下持续出汗会加剧电解质流失,脱离热源是首要措施。 -
补充含盐液体
饮用淡盐水(每500ml水加1-2克盐)或口服补液盐,避免单纯大量饮水稀释体液。香蕉、运动饮料可辅助补钾补镁。 -
被动拉伸痉挛肌肉
以腓肠肌(小腿后侧)为例:坐姿伸直患肢,用手扳脚掌向身体方向牵拉,配合轻柔按摩至痉挛缓解。游泳时抽筋可仰浮水面操作。 -
物理降温与观察
用湿毛巾冷敷痉挛部位,降低肌纤维异常兴奋。若出现高热、意识模糊或痉挛持续超30分钟,立即送医——可能是热射病前兆。 -
预防关键措施
高温作业前补充含盐饮品,穿戴透气衣物;运动前后分次饮用电解质水;避免正午户外活动。糖尿病患者、运动员等高风险人群需定期监测血电解质。
夏季突发肌肉痉挛时,切忌慌乱或强行继续活动。及时处理多数可快速恢复,但反复发作需排查低钙、甲亢等潜在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