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伤后出现红肿但未出血,仍需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因为狂犬病毒可能通过黏膜或微小伤口侵入,且一旦发病致死率接近100%。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
-
风险等级判断
即使未出血,红肿表明皮肤屏障受损,属于二级暴露(WHO标准),需立即清洗伤口并接种疫苗。若伤口较深或位于头面部(神经密集区),还需加注免疫球蛋白。 -
狂犬病的致命性
狂犬病毒潜伏期通常1-3个月,发病后无特效药,临床表现为恐水、痉挛、瘫痪等,死亡率极高。疫苗是唯一有效预防手段,错过接种窗口期(24小时内最佳)将无法补救。 -
破伤风联合预防
若伤口被泥土污染或较深,可能需同步接种破伤风疫苗,尤其5年内未加强免疫者。野狗口腔细菌复杂,易引发混合感染。 -
常见误区纠正
- “家养狗安全”:野狗疫苗史不明,风险更高。
- “观察狗10天”:若狗携带病毒,等待期可能延误治疗。
总结:任何野狗咬伤均需视为高危暴露,红肿≠安全。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并尽早就医接种疫苗,切勿侥幸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