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被野狗咬了没发现明显伤口,也需立即用肥皂水彻底冲洗接触部位15分钟以上,并尽快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疫苗。狂犬病毒可通过细微皮肤破损或黏膜侵入,不可因无出血而大意。
-
彻底清洗接触部位
用20%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至少15分钟,重点揉搓被咬区域,确保清除潜在病毒。若条件有限,可用清水持续冲洗,但肥皂水效果更佳。 -
消毒与观察
冲洗后使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并检查皮肤是否有隐蔽性破损(如微小划痕、红肿)。若黏膜(如眼睛、口腔)接触唾液,需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
紧急就医评估
即使无可见伤口,仍需在24小时内前往医院或疾控中心。医生会通过专业设备(如放大镜、荧光染色)检测细微损伤,并根据暴露等级决定是否接种疫苗。狂犬病潜伏期长,早期干预是关键。 -
后续监测与记录
记录野狗特征及事发地点,观察10天内该动物是否异常死亡。若出现发热、伤口刺痛或神经系统症状,立即复诊。
预防狂犬病需分秒必争,任何疑似暴露均应按最高风险处理。保持冷静并规范操作,可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