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破皮后应立即消炎处理,最佳时间窗口是受伤后15分钟内彻底冲洗消毒,24小时内必须完成首次医学处置。若出现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需在症状出现后12小时内使用抗生素。关键点在于:伤口暴露时间越短,感染风险越低;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狂犬病或细菌感染。
-
黄金15分钟原则:用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可清除90%以上的病毒和细菌。较深伤口需用注射器加压灌注冲洗,避免病毒残留。冲洗后立即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延迟处理会导致病毒向神经组织扩散。
-
24小时分级处置:浅表破皮(Ⅱ级暴露)需在当天接种狂犬疫苗;若伤口渗血或黏膜接触唾液(Ⅲ级暴露),必须加注免疫球蛋白。超过24小时未处理者仍应补救,但疫苗需加倍首剂剂量。
-
感染征兆应对:伤口出现灼热感、跳痛或化脓时,需在12小时内口服头孢类抗生素。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即使轻微破皮也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5天。
-
特殊部位处理:面部或手部破皮需在6小时内就医,这些部位神经密集且血液循环快,感染后进展迅速。关节处的伤口必须保持制动,避免活动加重炎症扩散。
-
持续观察周期:前3天每天消毒2次,若72小时后仍红肿需复查。狂犬病潜伏期长达数月,疫苗接种后需监测28天,期间出现发热或肢体麻木应立即就医。
重要提示:任何野狗咬伤均视为潜在狂犬病暴露,破皮后切忌包扎伤口。同时需打破伤风疫苗(与狂犬疫苗不同部位注射),动物唾液中的破伤风梭菌感染死亡率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