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感冒需及时驱寒保暖、对症用药,并配合饮食调理增强免疫力。潮湿闷热的环境易引发风寒或暑湿感冒,关键措施包括更换干衣、饮用姜汤、服用解表药物,同时需区分感冒类型避免误治。若症状持续或高烧需及时就医。
-
紧急处理:淋雨后立即更换干燥衣物,用毛巾擦干头发,避免持续受寒。饮用温热姜汤、红糖水或葱白粥驱散体内寒气,促进血液循环。室内保持通风但避免直吹冷风。
-
对症用药:
- 风寒感冒(恶寒重、流清涕):选用辛温解表药如感冒清热颗粒,或遵医嘱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发热。
- 暑湿感冒(头重胸闷、低热):可服用藿香正气水,配合鼻腔减充血剂缓解鼻塞。避免滥用板蓝根等寒性药物加重湿气。
-
饮食调理: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橙子、猕猴桃。风寒感冒可适量食用葱、姜、蒜;暑湿感冒建议用赤小豆、薏米煮水祛湿。避免油腻鸡汤或冷饮刺激肠胃。
-
特殊人群注意:儿童、孕妇及老人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婴幼儿避免捂汗退烧,可物理降温;慢性病患者需监测血压、血糖变化。
梅雨季需加强预防,如外出携带雨具、随身备薄外套。若咳嗽、发热超过3天或出现呼吸困难,提示可能继发感染,应尽快到呼吸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