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突发心肌梗死需立即拨打120急救,核心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再灌注治疗(如PCI手术)及长期药物管理。潮湿闷热的天气易诱发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高,加剧心肌缺血,患者常因症状不典型(如恶心、腹痛)延误救治,需格外警惕。
-
紧急处理
立即停止活动,平卧休息,减少心肌耗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血压不低时)可暂时缓解症状,但需避免自行走动或拖延就医。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120分钟内,尽早呼叫急救车并告知疑似心梗。 -
药物治疗
- 抗血小板与抗凝:急诊阶段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防止血栓扩大,肝素辅助抗凝。
- 稳定斑块与心脏保护: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耗氧,ACEI/ARB改善心脏重构。需严格遵医嘱,避免随意停药。
-
再灌注治疗
- PCI手术:优先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开通堵塞血管,最佳时间窗为发病12小时内。
- 溶栓治疗:若无法及时进行PCI且符合条件,可静脉溶栓,但需注意出血风险。
-
梅雨季特殊护理
- 环境调控:保持室内通风除湿,避免温差过大诱发血管痉挛。
- 监测与预防: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压、血糖监测,每日饮水充足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
康复与二级预防
病情稳定后逐步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包括低强度运动、戒烟限酒及心理疏导。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他汀等,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冠脉造影。
总结:梅雨季心梗救治重在快速识别、及时再灌注和综合管理。患者需警惕非典型症状,日常注意防潮、规律作息,基础疾病患者更应严格用药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