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得了脱水热需立即脱离高温高湿环境,通过补液、物理降温及调整护理措施缓解症状。 关键处理包括:松解衣物促进散热、按脱水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补液、母乳喂养不足时及时补充代乳品,并保持环境通风干燥。
-
补液是核心治疗
轻度脱水可少量多次口服补液(如温水、稀释果汁),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增加哺乳频率,若母乳不足需添加配方奶。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防止电解质紊乱。 -
物理降温与环境调整
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及四肢散热,避免包裹过厚衣物。将室温控制在22℃-28℃,使用空调或风扇降低湿度。梅雨季需定期开窗通风,减少闷热环境对体温的影响。 -
识别症状与分级处理
体温超38℃伴口渴、尿少为轻度脱水;出现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需就医;若昏迷或高热不退(≥40.5℃)应立即送医。观察尿液颜色(深黄提示脱水)和呼吸频率(加快可能为酸中毒征兆)。 -
预防复发与日常护理
多饮水或含电解质的饮品(如口服补液盐),避免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婴儿需每日洗澡并更换透气衣物,饮食增加西瓜、黄瓜等高水分食物。梅雨季外出携带便携风扇和饮水瓶。
及时干预可有效避免脱水热恶化,但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结合医疗手段纠正电解质失衡。日常注意环境温湿度调控,尤其婴幼儿及老人需重点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