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中暑高热需快速降温、科学补液,并结合中西医手段综合治疗。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散热困难易引发核心体温飙升(超40℃),关键措施包括:2小时内将体温降至38.5℃以下、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重症需立即送医。以下分点详述应对方法:
-
物理降温优先
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脱去多余衣物,用冰袋冷敷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配合冷水擦拭或风扇加速散热。注意避免体温骤降,38℃以下停止强降温。 -
补液需少量多次
清醒者口服含盐饮料(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忌一次性大量饮水。可服用仁丹、十滴水等中成药缓解症状,但昏迷或呕吐者需静脉补液(如4℃生理盐水)。 -
中医辅助疗法
金银花、菊花泡饮清热解毒;刺血或针刺人中、合谷穴促醒;绿豆汤、冬瓜汤食疗帮助恢复。藿香正气水适用于受寒伴腹泻的情况。 -
重症紧急处理
出现昏迷、抽搐时,保持侧卧防误吸,立即拨打120。转运途中持续冰敷保护心脑,医疗干预可能需镇静药物控制痉挛。
提示:梅雨季需警惕“隐性中暑”,湿度高时即使温度未超35℃也可能中暑。日常备好防暑药物,避免正午外出,穿戴透气衣物。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务必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