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天出现中暑的主要原因是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散热机制受阻,导致体温调节失衡。此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常达70%以上),汗液难以蒸发,热量积聚引发中暑;回南天伴随的骤然升温(如气温突破30℃)会加剧这一过程,尤其对老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风险更高。
-
湿度抑制汗液蒸发
回南天的核心特征是空气湿度骤升,接近100%的饱和状态。人体依赖汗液蒸发散热,但高湿度使汗液无法有效蒸发,热量滞留体内,体温调节系统超负荷,最终引发头晕、乏力等中暑症状。 -
温差与闷热环境叠加
回南天常出现在冷空气撤退后暖湿气流反扑时,室内外温差大(如墙壁“冒水”)。若关闭门窗防潮,通风不良会进一步阻碍散热,形成闷热环境,加速中暑发生。 -
特殊人群更易中招
老年人、儿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因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在回南天更易中暑。肥胖者或户外工作者也因代谢产热多、散热难而风险倍增。
提示:回南天防中暑需兼顾除湿与降温——中午短暂开窗通风,使用除湿机控制湿度低于60%,并及时补充电解质水。若出现中暑症状,应迅速移至阴凉处冷敷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