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需根据病情阶段、治疗方式和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和频率,常见方式包括家用血糖仪、动态血糖监测(CGM)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关键是通过规律监测及时发现血糖波动并调整治疗方案。
-
监测方法选择
- 家用血糖仪:操作简便,需规范采血(消毒后指尖取血),适合日常监测,但需定期校准确保准确性。
- 动态血糖监测(CGM):通过皮下传感器连续记录血糖变化,尤其适合血糖波动大、1型糖尿病或妊娠期患者,能发现隐匿性高低血糖。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3个月检测一次,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是评估治疗效果的核心指标。
-
监测频率建议
- 血糖不稳定或治疗初期:每天监测7次(三餐前/后+睡前),便于调整药物或胰岛素剂量。
- 病情稳定者:可减少至每天1次或隔天1次,轮流检测不同时段(如空腹、餐后)。
- 特定人群:仅饮食运动控制者每周1次;口服药患者每4天测空腹及餐后血糖;胰岛素使用者需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
-
关键监测时间点
- 空腹血糖:晨起未进食时检测,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能力。
- 餐后2小时血糖:从进食第一口开始计时,评估饮食和药物综合效果。
- 睡前血糖:预防夜间低血糖,尤其对使用中长效胰岛素者至关重要。
规律监测血糖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患者应结合医生建议制定个性化方案,避免因疏忽导致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