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心理疾病,积极寻求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关键,可采取自我调整、寻求人际支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方法,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当察觉到自身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时,不必惊慌失措。首先要学会接纳当下状态,和平共处,不逃避不抗拒,剖析导致负面情绪的消极想法,以客观视角调整不合理的认知,避免陷入钻牛角尖的困境。可以尝试学习深呼吸练习、冥想、瑜伽、太极等减压技巧,还可做好时间管理,张弛有度,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积极寻求人际支持对改善心理问题也至关重要。多和家人、朋友、同事保持沟通交流,挑选合适的倾诉对象,把内心的烦恼说出来。参与社会活动也是获取情感支持与实际帮助的有效途径,在互动中感受温暖,缓解心理压力。
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不容忽视。坚持规律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能促使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有效改善心情。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确保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培养诸如听音乐、画画、写作、日记等健康兴趣爱好,也有助于转移注意力,让自己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不过,需警惕酗酒、暴饮暴食、过度购物、沉迷网络游戏等自认为能减压却不健康甚至有害的行为,以防陷入恶性循环。
要是心理问题持续存在,且通过上述自我调适方法仍无法改善,那么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疗卫生机构、心理咨询机构、社会工作室等寻求专业帮助,也可以拨打心理热线。不要对寻求专业帮助存在顾虑,隐私保护有严格法规保障,应像对待躯体疾病一样坦然面对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