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瓣下移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1866年由Ebstein首次报道,因此也被称为Ebstein畸形或埃勃斯坦畸形。其主要特征是三尖瓣的隔瓣叶和后瓣叶下移至右心室壁,而非正常的纤维环位置,导致右心室被分为“房化右心室”和“功能性右心室”,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病因
三尖瓣下移通常由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引起,导致三尖瓣结构异常和位置下移。心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等先天性心脏病也可能同时存在,进一步加重病情。
症状
患者症状因病情严重程度而异:
- 新生儿期:常表现为严重发绀(皮肤青紫)和心力衰竭。
- 成人期:主要表现为劳累后气急、乏力、心悸,甚至出现心律失常和发绀。
诊断
三尖瓣下移的诊断通常通过以下方法:
- 心电图:显示心脏电活动异常。
- 超声心动图:可清晰观察到三尖瓣的位置和右心室结构异常。
治疗
治疗方式包括:
- 药物治疗:用于控制症状,如利尿剂减轻心脏负担。
- 手术治疗:如三尖瓣成形术或置换术,以恢复瓣膜功能。
- 介入治疗:通过导管技术修复瓣膜。
预防
由于三尖瓣下移是先天性畸形,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手段。但建议:
- 定期进行心脏检查,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群。
- 避免心脏过度负荷,如避免剧烈运动。
总结
三尖瓣下移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其症状和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如需进一步了解或治疗,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