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是一种突发的、可逆性毛细血管高渗透性病症,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血压下降,严重时可致多器官功能衰竭,需及时识别并针对性治疗。
1. 主要致病原因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可由多种严重因素引发,包括严重感染、创伤、休克、低氧血症、化疗或放疗、中毒、环孢素使用等。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如败血症也可能导致该病,部分药物或毒素是潜在诱因。明确病因对后续治疗决策至关重要,诊断时需详细询问病史并排查相关危险因素。
2. 典型临床表现
症状以急性全身性改变为主,包括快速进展的水肿、体重增加、少尿甚至无尿、呼吸困难、血压及中心静脉压降低。其特征是补充液体或蛋白质后病情恶化,利尿治疗效果有限。实验室检查可能显示低蛋白血症或炎症指标异常。若未及时干预,可能进展至器官功能衰竭,威胁生命安全。
3. 治疗关键措施
治疗需针对性堵漏与调节循环:首先限制液体输入量,避免加重组织间隙水肿;补液时慎用易渗漏的白蛋白,优先使用人工胶体(如羟乙基淀粉)提升血浆胶体渗透压;辅助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缓解炎症反应。特别需警惕恢复期“液体回渗”阶段,可能需通过利尿剂减轻肺水肿风险。多学科协作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总结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是危及重症患者的全身性急症,其病理机制与血管屏障破坏直接相关。早期诊断依赖对高危因素及典型症状的识别,而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最大限度避免器官损害。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时必须立即就医,配合医生完成综合评估和紧急干预以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