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保目录新增超百种药品支付限制,涉及607种药品,部分药品明确限定患者适应症、二线用药及报销场景,部分药品支付限制被解除。
-
限制患者和适应症成为2023年医保调整重点,医保目录涵盖183个西药和55个中成药,明确限定疾病类型或临床指征。例如,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干混悬剂仅限胃食管反流病、幽门螺杆菌相关溃疡使用;丙肝药物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因临床治疗需求变化被调出医保。新版目录明确肿瘤靶向药(如奥希替尼)仅限特定基因突变患者,糖尿病用药度拉糖肽则要求BMI≥25且二甲双胍控制不佳。
-
二线用药限制加强,24个西药被标注为二线治疗药物,包括勃起功能障碍药阿伐那非及降糖药脯氨酸恒格列净,需经一线治疗无效后才可报销,降低非必要用药消耗。
-
医保支付范围调整更趋精准,部分慢性病或罕见病药物获得更广覆盖,如肺纤维化治疗药吡非尼酮扩展至IPF和SSc-ILD;但部分药物临床滥用风险较高被严格管控,如镇痛药氨酚氢可酮需满足术后急性疼痛条件。
-
二级以上医院限制仍存,41个中药注射剂及部分急救药强制要求住院环境使用,例如醒脑静注射液仅限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中风昏迷患者。
-
儿童及特殊保险类型药品被单列,奥司他韦颗粒剂解除流感重症患者限制,但部分儿童专用药如脯氨酸恒格列净仍标注需在6岁以上儿童中评估安全性。
医保目录旨在优化基金使用效率,强调临床合理用药,并逐步弱化超说明书范围报销,医疗机构需及时更新系统适配新政,避免违规结算风险。患者用药前应确认是否符合限定条件,优先选择疗效明确且医保可及的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