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DRG病种收费标准是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预付费的支付方式,核心特点是“同病同价”,将临床过程相似、资源消耗相近的疾病归入同一组,按固定标准结算费用。这种模式能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同时倒逼医院提升诊疗效率。
-
DRG分组逻辑
疾病主要依据ICD-10诊断编码和手术操作编码分组,结合患者年龄、并发症等变量细分为数百至上千组。例如,单纯阑尾炎手术与复杂阑尾炎穿孔会被划入不同DRG组,对应差异化的付费标准。 -
费用测算方法
基准价通常基于历史费用数据,剔除异常值后计算组内平均成本,再结合地区经济水平调整。部分省市会动态调整权重系数,如恶性肿瘤组的支付标准高于普通内科疾病组。 -
对医院的影响
超额部分由医院自行承担,促使医疗机构优化临床路径。例如,缩短择期手术术前住院日,避免不必要的检查项目,但需警惕因控费导致的诊疗不足风险。 -
患者实际支出变化
在医保报销比例不变的情况下,DRG结算不直接影响患者自付金额。但部分医院可能通过使用医保目录外项目转嫁成本,需关注费用清单明细。
DRG付费改革正逐步覆盖全国,患者可主动询问医院DRG分组情况,对比费用构成。若发现分解住院、高套分组等违规行为,应及时向医保部门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