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是评估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其检测项目根据监测目的和水质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综合指标(反映水质基本状况)
-
物理指标
-
温度 :影响微生物活性和污染物降解速率
-
色度 :通过稀释倍数法或比色法测定,反映有机色素或金属离子污染
-
浊度 :表示水体浑浊程度,与悬浮物、胶体物质含量相关
-
电导率 :反映水体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相关
-
-
化学指标
-
pH值 :酸碱度指标,正常范围6.5-8.5
-
溶解氧(DO) :评价水体自净能力,污染严重时溶解氧降低
-
化学需氧量(COD) :衡量有机物污染程度
-
生化需氧量(BOD) :反映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降解的潜力
-
总悬浮物(SS) :不溶解固体含量,影响水质透明度
-
二、有毒物质指标
-
重金属
- 铅、汞、镉、铬(六价)、砷等,对人体及生态危害显著
-
有机污染物
- 酚类、氰化物、多环芳烃、农药残留等
-
放射性物质
- 如铯-137、碘-129等,需特殊仪器检测
三、微生物指标
-
细菌指标
- 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等,评估水体卫生安全性
-
其他微生物
- 耐热大肠菌群、军团菌等,针对特定污染风险
四、其他专项指标
-
总磷(TP) :与氮元素共同作用导致富营养化
-
总氮(TN) :反映水体氮负荷
-
余氯 :消毒剂残留指标
-
硝酸盐/亚硝酸盐 :指示有机物污染程度
-
氧化还原电位(ORP) :反映水体氧化还原状态
五、特殊场景补充
-
流速/流量 :适用于洪水、排污口等动态水体的监测
-
藻毒素 :如微囊藻毒素,需针对性检测
检测范围 覆盖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等,监测目的包括环境管理、饮用水安全评估、污染源追踪及突发污染事件应急处理。当前技术以理化监测为主,结合生物监测和遥感技术提升检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