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痉挛是一种突发性、可逆的冠状动脉血管异常收缩疾病,会导致心肌短暂缺血,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其核心特点是血管痉挛而非堵塞,可能由情绪波动、寒冷刺激或吸烟诱发,且常见于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
-
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痉挛发生时,血管平滑肌异常收缩,使管腔变窄,血流减少。与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痉挛通常是暂时的,但反复发作可能损伤血管内皮,增加长期心血管风险。 -
典型症状
- 静息性胸痛:多发生在夜间或清晨,表现为压榨性疼痛,可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
- 可能伴随冷汗、恶心,易被误诊为“胃病”或“神经官能症”。
- 部分患者运动后症状反而缓解(与劳力型心绞痛相反)。
-
高危诱因
- 吸烟:尼古丁直接刺激血管痉挛。
- 寒冷刺激:低温诱发血管收缩。
- 情绪压力: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血管反应异常。
-
诊断与治疗
- 确诊需结合动态心电图或冠状动脉痉挛激发试验(如乙酰胆碱试验)。
- 治疗以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䓬)为主,可快速缓解痉挛;严重者需联合硝酸酯类药物。
- 戒烟、控制情绪和避免寒冷是关键预防措施。
总结:冠状动脉痉挛虽是“一过性”疾病,但忽视可能酿成严重后果。若反复出现不明原因胸痛,尤其夜间发作,应尽早就医排查,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