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修补或重新施工
针对混凝土表面气泡的修补方案,需根据气泡大小、成因及施工条件综合选择方法,具体如下:
一、修补方法
-
表面修补法(适用于直径≤5mm的小气泡)
-
清除气泡表面残留物后,用毛刷蘸水湿润修补区域;
-
均匀涂抹细水泥砂浆,用铁抹子压实至无孔隙;
-
干燥后用干抹布擦平,必要时涂刷透明胶布保湿养护。
-
-
开孔修补法(适用于直径>5mm的气泡)
-
用尖嘴工具(如铁丝)将气泡边缘扩孔,剔除薄弱砂浆层;
-
清除孔内浮渣后,湿润修补区域并填入细粒砂浆;
-
确保填实密实后,进行二次抹平和养护。
-
-
整体重浇法(适用于严重气泡或结构受损)
-
重新搅拌混凝土,添加消泡剂减少二次气泡;
-
分层振捣并确保密实性,必要时进行二次投料搅拌;
-
养护至强度达标。
-
二、预防措施
-
材料与配合比优化
-
选择低碱、低需水量、气泡少的外加剂;
-
控制水胶比(C60混凝土≤3%,普通混凝土≤4%);
-
合理掺粉煤灰,避免泌水导致泌气。
-
-
施工工艺改进
-
搅拌时间控制在3-12分钟,避免过长时间引入气泡;
-
运输过程中防止罐车搅拌过快导致含气量损失;
-
模板设置排气通道,涂抹消泡脱模剂减少表面吸附性。
-
-
现场管理规范
-
严格禁止施工中随意加水;
-
高温、大风天气采取保湿措施,降低水分蒸发。
-
三、注意事项
-
修补后需进行强度检测,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
气泡修补应与原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致,避免因强度不足引发安全隐患。
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解决混凝土表面气泡问题,同时从源头减少气泡产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