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以面部剧烈疼痛为特征的脑神经疾病,具体特点如下:
一、疾病定义
属于脑神经病变,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如眼眶、上颌、下颌等)的短暂性、反复发作性剧痛。
二、典型症状
- 疼痛性质
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或针刺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持续数秒至2分钟。 - 疼痛部位
单侧面部为主,可累及眼眶、鼻翼、牙齿、牙龈、嘴唇等三叉神经支配区域。 - 触发因素
轻微触碰(如洗脸、刷牙、说话)、冷风刺激等可能诱发疼痛,面部存在“扳机点”。 - 间歇性发作
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严重者每日发作数十次。
三、疾病分类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病因不明,可能与神经异常放电或血管压迫有关,占大多数病例。 -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由肿瘤、炎症、外伤、血管畸形等器质性病变引起,常伴面部麻木或其他神经损害。
四、病因与高危人群
- 病因:原发性可能与神经受压或脱髓鞘病变相关;继发性多与颅内占位、感染、外伤等有关。
- 高危人群:4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五、治疗与预后
- 药物治疗
首选卡马西平、加巴喷丁等抗癫痫药物,可暂时缓解疼痛。 - 手术治疗
包括微血管减压术、神经阻滞术等,适用于药物无效或继发性病因患者。 - 预后
多数患者通过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但易反复发作,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六、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需排除牙痛、舌咽神经痛、三叉神经炎等疾病,结合神经系统检查及颅脑MRI等明确诊断。